试析空气中甲醛污染物不同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比较 |
甲醛是潜在的致癌物质,属于一种具有高度危害的化学品,被人们称为健康的无形杀手,会使人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现象,还会使人出现肝损伤以及中枢(义系统中心、主导作用)神经损伤等危害,严重的会造成胎儿畸形,甚至出现鼻咽癌等疾病。泰州空气检测新装修或新进家具的房子尽量通风。检测时,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,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,“氡气”则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;对采用中央空调的,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检测。因此,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甲醛的危害,集中精力于甲醛检测方法的研究(research)中,进而对甲醛的危害进行更好的控制(control)。 1 酚试剂比色法测定甲醛 1.1 试验原理 酚(phenol)试剂与存在于空气中的甲醛反应,生成嗪,在酸性溶液中嗪会被高铁离子氧化,进而形成一种蓝绿色的化合物,结合这种化合物颜色的深浅程度展开比色定量。泰州环境检测中心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,确定环境质量(或污染程度)及其变化趋势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、化学手段、生物手段。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.004mg/m3。 1.2 分析(Analyse)步骤(procedure) 绘制标准曲线,取具塞比色管10ml,通过(tōng guò)甲醛标准溶液对标准系列进行制备(见表1)。 在各管中加吸收液至5.00mL,再加入0.4mL的硫酸铁铵溶液(1%),将其摇匀,放置15min,取1cm的比色皿,在波长630nm的作用下以水作参比,对各管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。 1.3 试药 用来配制吸收液的酚试剂属于进口产品(Product),与其他原料相比成本费用(expense)非常高,其他试药可以使用分析纯试剂(见表2)。 1.4 精密度(单位:g/cm3或kg/m3)与准确度 经过分析(Analyse),含甲醛(aldehyde)的两个统一样品(2.97mg/L和3.55mg/L)的测定结果分别为2.87、3.00、2.89、2.97、2.88、2.98、2.98 mg/L和3.49、3.48、3.47、3.49、3.51、3.55、3.55 mg/L,重复性标准偏差分别是0.056mg/L和0.033mg/L,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1.9%和0.9%。 2 乙酰丙酮(tóng)比色法测定甲醛(Formaldehyde) 2.1 原理 用水将甲醛(Formaldehyde)吸收后与乙酰丙酮在PH=6的乙酸-乙酸铵缓冲溶液中发生作用,在沸水浴条件下很快生成一种稳定的黄色化合物,测定需在波长413nm处进行。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.002mg/m3。 2.2 分析步骤(procedure) 对标准曲线进行绘制。通过6支25ml的比色管按照下表中的内容对标准系列进行配制。(见表3) 通过(tōng guò)水稀释(dilute)定容到10.0ml刻线,将2.0ml的0.25%乙酰丙酮溶液加入其中,将其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,将其加热3min,然后放冷至室温,将水作为参比,吸光度确定应在波长413nm处进行测定。泰州环境检测中心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,确定环境质量(或污染程度)及其变化趋势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、化学手段、生物手段。 2.3 试药 所有试药都是分析纯,需要对乙酰丙酮(tóng)进行蒸馏提纯(见表4)。 2.4 精密度与准确度 经过分析,含甲醛(Formaldehyde)的两个统一样品(2.97mg/L和3.55mg/L)的测定结果分别为2.98、2.98、2.89、2.91、2.92、2.97、2.96mg/L和3.49、3.51、3.47、3.48、3.52、3.53、3.55mg/L,重复(repeat)性标准偏差分别是0.037mg/L和0.029mg/L,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1.3%和0.8%。 3 结语 通过两种分光光度法对空气中的甲醛进行测定,试验中两种方法都用同种样品展开比较,在此基础上得出两种方法的灵敏度、检出限以及精密(precise)度准确度均与要求相符合。通过简易的操作和对成本的检测(检查并测试)以及对样品的处理(chǔ lǐ)等方式进行分析(Analyse),两种方法对空气中的甲醛进行测定的方法都很适用,但是因为试验中使用的酚试剂价格比较昂贵,其检测成本与乙酰丙酮法相比明显高出很多,因此在允许的范围内应该通过乙酰丙酮法针对样品展开分析。 参考文献 [1]尚秀丽,冯文成,索陇宁,陈淑芬,唐蓉萍.室内装修材料(Material)中甲醛(Formaldehyde)污染物的检测与防治方法[J].中国建材科技,2013,(5):12-16. [2]万才超,焦月,李正伟.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(检查并测试)方法研究(research)现状[J].当代化工,(2):310-312+316. [3]范睿.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(research)进展[J].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,2011,(1):107-109 +1 12.
|
|
上一条: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下一条:室内空气检测中标准物质的定义及其应用 |